在通訊中為什麼頻譜或頻率會被稱為稀有資源?
其主要的理由是因為頻譜可以被利用在廣播電視服務與行動通訊服務上的區段是有限的,用完就沒有了。
頻譜的價值或特性和其所在位置有關。通常頻率愈低,傳輸損耗愈低,並且由於其波長較長使得電波滲透力(penetration)較好。例如一個行動通訊網使用1800MHz頻率或是使用 700MHz,則使用700MHz頻率的網,其所需基地台的數量只要1800MHz的1/3即可達到相同覆蓋率,並且使用700MHz的室內接收品質也會較好。
因此在有限的頻譜資源下,1GHz以下的頻譜常被稱為黃金地段,另外,5GHz以下的頻譜也常被視為行動通訊的重要頻段。超過這些頻段的頻譜因為波長較短,信號較容易受到阻礙,因此比較不適合多路徑的大細胞(Macro cell)布建。相對地比較適合做視距通信(line of sight,例如中繼電路)或小細胞(Small cell)範圍的布建。
從國家資源來看,5GHz的頻譜是非常有限的,故稱為稀有資源,相對的使用這些頻譜的業者,其所需要負擔的權利義務就會較多,例如對偏遠地區國民的服務義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